当前位置:首页 >知识 >个人金融信息安全泄漏渠道有哪些?泄漏危害及典型案例 随手在网上晒个人信息

个人金融信息安全泄漏渠道有哪些?泄漏危害及典型案例 随手在网上晒个人信息

2024-06-08 12:37:57 [百科] 来源:避面尹邢网

个人金融信息安全泄漏渠道有哪些?泄漏危害及典型案例

来源:网信静海 作者:网信静海 时间:2020-04-15 11:28:44

近年来,个人随着金融行业高速的金融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个人金融信息泄露、信息泄漏侵权事件频发,安全案例由此引发的渠道一系列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案件更令人触目惊心。个人金融信息作为个人信息中最重要的有泄一种,其安全性直接影响到个人财产安全。漏危广大公众应了解掌握个人金融信息安全常识,害及增强防范意识并妥善采取保护措施,典型确保个人金融信息不受侵害,个人远离不法分子的金融诈骗陷阱,守好自己的信息泄漏“钱袋子”。

一、安全案例什么是渠道个人金融信息

个人金融信息安全泄漏渠道有哪些?泄漏危害及典型案例 随手在网上晒个人信息

依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个人金融信息是有泄指金融机构通过开展业务或者其他渠道获取、加工和保存的个人信息,包括个人身份信息、财产信息、账户信息、信用信息、金融交易信息及其他反映特定个人某些情况的信息。

个人金融信息安全泄漏渠道有哪些?泄漏危害及典型案例 随手在网上晒个人信息

个人身份信息包括个人姓名、性别、国籍、民族、身份证件种类号码及有效期限、职业、联系方式、婚姻状况、家庭状况、住所或工作单位地址及照片等。

个人金融信息安全泄漏渠道有哪些?泄漏危害及典型案例 随手在网上晒个人信息

个人财产信息包括个人收入状况、拥有的不动产状况、拥有的车辆状况、纳税额、公积金缴存金额等。

个人账户信息包括账号、账户开立时间、开户行、账户余额、账户交易情况等。

个人信用信息包括信用卡还款情况、贷款偿还情况以及个人在经济活动中形成的,能够反映其信用状况的其他信息。

个人金融交易信息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支付结算、理财、保险箱等中间业务过程中获取、保存、留存的个人信息和客户在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与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等第三方机构发生业务关系时产生的个人信息等。

衍生信息,包括个人消费习惯、投资意愿等对原始信息进行处理、分析所形成的反映特定个人某些情况的信息;以及在与个人建立业务关系过程中获取、保存的其他个人信息。

二、个人金融信息泄露渠道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因为下面这些不经意的行为就泄露了自己的金融信息。

随意填写个人资料。如街头填问卷送小礼品、网上填问卷送礼品、注册即送大礼、填写详细资料赢抽奖机会等,参与这些小活动均有可能泄露个人金融信息。

随手在网上晒个人信息。一个带有定位的晒图可能会暴露家庭地址,一个聊天截图可能会暴露手机号、微信号,庆祝生日的蛋糕刚好描述了你的年龄和出生日期,这些无形中泄露了个人信息。

贸然连接不明免费Wi-Fi,随便扫码。免费Wi-Fi以及二维码可能成为木马病毒的携带者,盗取用户手机号码、银行卡号、交易密码等重要个人金融信息。

此外,不法分子利用技术手段、改装改造设备窃取用户信息,黑客攻击系统获得用户信息或者相关工作人员倒卖用户信息也是个人金融信息泄露的重要渠道。

三、个人金融信息泄露的危害及典型案例

个人金融信息泄露的危害可小可大,例如最常见的骚扰电话接二连三,垃圾短信、邮件铺天盖地,严重的则信用卡被盗刷、账户钱款不翼而飞,名誉受损、无端涉案,更有不法分子冒充亲朋、同学、公安前来诈骗。下面这些典型案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案例1. 网络诈骗被银行及时制止

个人金融信息安全泄漏渠道有哪些?泄漏危害及典型案例

张某不慎泄露了个人信息,不法分子利用其信息在网上购买基金,使张某收到其银行卡里17000余元被转走的短信,接着打电话称能帮张某追回被转款项,试图通过取消基金认购操作制造将“被转款项”追回的假象,并诱骗张某将银行卡里余额转至所谓“安全账户”(不法分子持有)。张某在操作时,A银行工作人员见其神色慌张便询问缘由,确认这是一起诈骗案件。A银行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并协助张某到ATM操作,让对方听到ATM提示音获取信任后,成功套取对方的银行卡号,并锁住该账户交易功能。随后,张某收到17000余元已回到账户的短信,被转的款项全部追回。

【安全提示】

不明扣款勿慌张,及时求助真银行。

诈骗套路千万项,安全意识要加强。

案例2. 二维码支付被盗刷

个人金融信息安全泄漏渠道有哪些?泄漏危害及典型案例

2019年4月21日至5月4日之间,四名消费者手持微信二维码在超市等待付款,在排队的几分钟里,被人从背后通过手机扫码,盗刷500元到900元不等的资金,扣款方都是名为“一站式24小时便利店”的账户,根本不是超市收款。

【安全提示】

关闭免密支付,或调低免密支付的限额。

不要在排队购物时打开付款码,等到自己要进行支付交易时再打开支付用的二维码。

仔细辨别付款码和收款码,对外收款时别使用付款码。

尽量少让别人扫自己的付款码。对于网上支付账户,调低支付金额上限,或只存少部分钱。

案例3. 假冒手机银行APP诈骗

个人金融信息安全泄漏渠道有哪些?泄漏危害及典型案例

王某收到一则短信,以10开头,内容为**银行网银升级,提醒用户升级手机银行APP,并提供下载链接http://

(责任编辑:探索)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