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 >小米浅谈:为什么小米影业注定会失败? 1月18日13点左右

小米浅谈:为什么小米影业注定会失败? 1月18日13点左右

2024-06-08 01:41:19 [百科] 来源:避面尹邢网

  如果不是小米小米看到了小米影业解散宣发部门的消息,大概很多人都不知道小米竟然还有自己的浅谈影业子公司。

  1月18日13点左右,影业小米影业负责人、注定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在其朋友圈发文称:“影业是小米小米10来个的部门,核心职能是浅谈助力小米品牌”。他也承认,影业“影业的注定宣发 组做了调整,工作会交给公司市场体系”,小米小米“我们的浅谈宣发,是影业调度小米自己内部及新媒体资源,帮助合作的注定影片在小米近2亿用户群里放大”。

小米浅谈:为什么小米影业注定会失败? 1月18日13点左右

  莫非这意思是小米小米说,小米影业要黄了?浅谈

小米浅谈:为什么小米影业注定会失败? 1月18日13点左右

小米影业.jpeg

  小米如何打内容的算盘?

小米浅谈:为什么小米影业注定会失败? 1月18日13点左右

  要知道2016年1月黎万强回归小米时可不是这么说的。他当时通过微博发声:“闭关结束,影业我重新归队了!我未来主要负责两个事情:小米市场和小米影业。影业是全新的子公司,目前再组建团队筹备阶段。”

  很快,在2016年6月,小米影业正式注册成立,据工商信息显示,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法人代表是黎万强,董事长为雷军。

  黎万强曾说:“因为我们需要内容,从电视到游戏业务,都需要内容。目前小米影业刚开局,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来做这个事情。”

  小米影业成立之初,其总裁唐沐也曾对媒体表示:“在影业的宣发、制作和投资三大块业务当中,小米选择更偏重制作,团队中制作的人也会多一些。”然而,半年之后,事实却完全变了样。核心业务不再涉及电影制作,而是助力小米品牌,主要做投资和植入的工作。试问:这跟小米的市场部所做的工作有多大的不同?小米影业在严格意义上还能叫“影业”吗?

  其实,至少在两年前,雷军就意识到了小米生态体系中内容是个大大的弱项,而内容又一定是门好生意。

  所以,为了补足内容的短板,小米不仅与爱奇艺、腾讯、优酷、搜狐、pptv等视频平台结盟,还与酷我音乐、虾米音乐、喜马拉雅FM等音频商达成内容合作,企图让别人家的内容为自己所用,以完善自己在内容上的布局。为了完善内容,雷军请来陈彤,负责小米的内容投资和运营,欲突破内容困局。

  成立影业公司,联合华谊兄弟投资新圣堂影业,参与电影制作,这一方面自然是有想抢夺中国电影市场的想法,但也是为了用自制内容来充实自己,完善硬件+内容的生态链。但是,电影行业机遇是大,风险同样也很大。而小米又是个彻底的门外汉。

  因为中国这两年电影市场增速迅猛,所以有大量资本前仆后继涌入。还不仅是小米,就连聚美优品、58同城这样的互联网公司也进军影视业,成立影业公司。他们成功的几率又有多大呢?

32bc06e3-4bff-4066-8525-1b5c835b29d2.jpg

  小米做电影几乎毫无优势

  大致来看一下当下中国最有权势或最具潜力的电影公司:

  中影、上影、华夏电影是三大国有电影公司,既有雄厚的资本,也有进口片引进权(中影是大陆唯一拥有影片进口权的公司),还渗透到影片的出品制作、宣发、院线、影院等产业链环节,地位不可撼动;

  华谊兄弟、光线传媒、博纳影业是大陆地区三大民营电影公司,他们都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在中国已算是老牌电影公司了。按市值来论,目前华谊兄弟281亿,光线传媒290亿,去年从美国退市、新近刚融资25亿的博纳最新估值为150亿。可是,面对中国电影市场机会与困境并存的局面,三家公司除了制作出品电影外,一方面开始试探着做网络影视,一方面都展开了大举的并购行动(博纳的节奏较另外两家要慢一些)。为什么?除了提升公司市值,还想争夺行业未来的发言权。

  互联网巨头进入电影行业的玩法跟华谊、光线和博纳可大不一样。阿里是协同合力的策略,为此在2016年6月组建了“阿里大文娱板块”,囊括了阿里影业、合一集团(优酷土豆)、阿里音乐、阿里体育、UC、阿里游戏、阿里文学、数字娱乐事业部等8个主体。即使这样,阿里影业自2014年6月被阿里收购以来持续亏损,在电影制作业务上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只制作了《摆渡人》一部电影,还是恶评如潮。值得注意的是,阿里是华谊、光线、博纳三家共同的重要股东。

  腾讯系的电影公司包括企鹅影业、腾讯影业、微影时代等,它主打的是文学、游戏、动漫和电影的联动。也就是说,只要有好的IP,这些泛娱乐领域都是联动的,形式非常灵活。

99885509-95ab-4898-97b3-ec631904d380.jpg

  万达尽管不是互联网巨头,但目前为止却是转型做电影行业最成功的。万达院线是中国最大院线,遥遥领先于第二名,在国内拥有376家影院、3319块银幕,票房收入67.6亿。在国外,它收购了美国第二大影院、澳洲第二大影院和欧洲第一大影院。在电影营销和衍生品服务上,2.8亿美元全资收购时光网;在电影制作上,斥资35亿美元收购了传奇影业,另外万达影视拍摄基地也是势头强劲。

  其实,乐视在内容上的策略说起来跟小米最具相似性,都是想要打造硬件+内容的生态链。不过,在这方面,小米远远没乐视有优势。乐视控股起家靠的就是乐视视频(之前的乐视网),它在过去十几年间积累了大量的版权内容,成立乐视影业以来,又积极参与院线电影、网络影视的制作,它后来的互联网电视、智能手机,包括贾跃亭口中所谓的“超级汽车”都会成为内容播映平台。

  而小米则走了一条跟乐视迥异的发展路径——先硬件后内容。这样做的尴尬就是,想要掺和内容市场的时候,整个大行业大体格局已定,小米在激烈竞争中很难脱颖而出,若再考虑电影行业本就是投资成本庞大、回本周期漫长的行业的话,小米的机会就更小了。因此,如果小米执意不肯放弃电影市场,也只能成为巨头或者未来巨头的内容合作方。

(责任编辑:知识)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