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 >豌豆荚的一个“教训” 几个月前报了豌豆荚的选题

豌豆荚的一个“教训” 几个月前报了豌豆荚的选题

2024-05-19 02:00:26 [百科] 来源:避面尹邢网

豌豆荚的教训一个“教训”

几个月前报了豌豆荚的选题,想做个理想主义创业公司的豌豆系列报道,以这家个人最感兴趣的教训公司开篇。

当时很想弄明白一件事。豌豆Google 有搜索引擎广告这个印钞机,教训所以在做一些看似不着边际的豌豆项目。豌豆荚也在做一些不易看清商业价值的教训产品(锁屏、通知清理、豌豆一览),教训是豌豆不是它的应用商店业务,也是教训个小小的印钞机,可以支撑他们探索其他业务呢?更直白的豌豆说法,想知道豌豆荚能不能“小而美”。教训

豌豆荚的一个“教训” 几个月前报了豌豆荚的选题

选题最终没做成。豌豆但也不是教训一点儿工作都没做,我找了几个豌豆荚的前员工聊天。印象比较深的是,有两位从事运营工作的前员工(其中一位是游戏运营)告诉我,豌豆荚的文化对于产品设计师和技术工程师更加友好,运营人员不容易得到重视和晋升。

豌豆荚的一个“教训” 几个月前报了豌豆荚的选题

当时不觉得这个“发现”可以支撑一篇文章,就没写。最近看到师北辰的《多面豌豆荚》一文,也提到了豌豆荚对运营工作的相对轻视:

豌豆荚的一个“教训” 几个月前报了豌豆荚的选题

豌豆荚工程师文化非常强,在公司内部,产品设计师和工程师是项目主导,运营、市场、商务的地位都排在第二位。虽然豌豆荚把产品经理叫做「产品设计师」,但豌豆荚的产品设计师是几乎不支持运营、市场或商务活动的,这类设计需求全部外包。


工程师文化主导产生的第二个问题是,很难招到优秀的运营人才。应用商店大部分收入来自游戏业务,游戏业务是重运营业务,豌豆荚的薪酬设计、内部协作和资源配置对运营人才都不友好,相比于腾讯和小米这样的公司、以及游戏公司而言,对运营人才的竞争力非常有限。

而且师北辰做了不错的总结:

就国内目前的环境,还远没有「进化」到仅靠产品技术本身,就能持续(豌豆荚曾经在行业排第一第二,但那时巨头们以及智能手机厂商们还没开始重视应用市场的时候)将业务做到第一梯队、甚至第一的位置。



我猜想豌豆荚的高层,对这种情况是了解的。因为正是他们维护的工程师文化导致这种情况出现。别忘了CEO王俊煜是一线产品人员。仿照《李翔商业内参》的方式来总结:

维护工程师文化,很难;但是发现非工程师员工的心态细微变化,更难。企业家坚守的企业文化,可能在不同的阶段起到截然相反的作用。


做产品的人,总是倾向于相信“酒香不怕巷子深”;做运营的人,则倾向于认为“酒香也怕巷子深”。某些类型的产品,可能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专长的人员来主导,而豌豆荚的文化没有及时适应这种变化。

这大概可以算作复盘豌豆荚这个案例的时候,企业家能得到的教训之一。但也有可能,所谓的教训只是马后炮罢了。企业的实际运作环境要复杂得多,简单总结出一个“教训”来,无异于耍流氓。who knows?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责任编辑:休闲)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